融资炒股平台
配资选股 地震中失踪的人去哪了?
本文被浏览:75配资选股,185,519次
比如,汶川地震中,失踪了一万多人,这些人去哪了?
若干年后,当现在我们的一切人类活动都已经成为文化层中的痕迹,考古人员(如果那时候还有考古这个学科的话)应该能知道答案。
参考喇家遗址。
地震引起山体滑坡,山石堵塞黄河,形成堰塞湖。决堤之后,泥石流和地震瞬时吞没了这个聚落。
这里出土了最早的面条。
所以推测,灾难发生时,人们应该正是吃饭的时候,某个人的手里还端着面条。
洪水倾泻,面碗打翻,然后瞬间被水封住。无氧环境,使得这碗面条在五千年后仍能重见天日。
展开剩余83%出土时,考古人员并不知道倒扣的碗下是面条,在掀起来的瞬间,面条还是新鲜的。幸而考古人员抓紧时间留下了这一张照片。而后,这摊面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腐朽了。
这处的土被采样,化验之后发现成分以小米为主。与我们现在常吃的面条不太一样。但是不可否认,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面条。
生命的最后一刻,母亲跪俯在地,将孩子搂在怀里。洪水和淤土将他们吞没。她救不了孩子,更无力自救。
若干年后,当汶川也作为某个考古遗址被发掘,这样的遗存只会更多、更令人惊叹吧。
…………2023.5.7更新…………
没想到挺多人看的,评论区提的问题我也看了,我又去查了些论文,补充一下回答。
图片采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青工作队等:《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2000年发掘简报》
这是F3的平剖面图,也就是上面那个母亲怀抱孩子的照片的完整的手绘图。
这间房屋里只有这两具人骨。女性年龄35岁左右,孩子年龄3-4岁,性别不明,应是一对母子或母女。母亲紧倚东侧墙壁,双腿屈膝跪坐,双手紧紧抱着怀中幼儿,幼儿的双臂也紧紧搂着母亲腰部。母亲面向上,下颌前伸,骨架空隙填充红泥土。
上述是发掘简报中的描述。
评论区说像是在吃奶的,是不可能的。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灾难,洪水从门道涌入,母亲抱着孩子无处可逃,只能紧紧贴着墙壁,被洪水吞没。她下颌前伸,我想是求生的本能,仰面吸取空气。
图片采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青工作队等:《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2000年发掘简报》
F3旁边的F4房屋,里面困死了14个人。
第六组XIV号人骨,也就是左边第一具骨骼,是一个成年男性,年龄大约在40-45岁。他是整个房间中最年长的男性,在洪水入侵时,他挺身而出,试图以身堵住门口,而被猛烈的洪水冲击倒下,淹没身亡。
第四组,也就是评论区里有朋友提到的,一群孩子聚在母亲身边的场景。
被簇拥着的XI号是成年女性,其余三具是儿童,一具是少年。
成年女性跪坐在墙边,几个孩子的手也紧紧拉在一起,或坐或跪拥向这名女性。
而那个略年长些的少年,他一面搂着几个孩子,一面搂着年长女性的腰,试图以身保护所有人。
我不知道他们具体是什么关系。
或许是母亲和她的四个孩子。孩子们恐惧地围在母亲身侧,最大的哥哥一面保护弟妹,一面也试图为母亲撑起一片天地。
他们都尽了最大的努力,但是仍然无法抵御天灾。洪水吞没了他们,而几千年后的考古人员,揭露出他们生命最后一刻的温馨。
关于面条问题。评论区问的最多的就是米做的是米粉还是面条。
现代面条按照制作材料的性质可分成两大类, 一类是利用农作物“面筋蛋白” (gluten) 的粘性来制作面条, 面筋蛋白主要来自硬粒小麦 (Triticum durum Desf) , 普通小麦 (Triticum aestivum L.) , 黑麦 (Secale cereale L.) 和大麦 (Hordeum vulgare L.) 。尤以小麦类面条种类多, 产量大, 亚洲小麦总量的约40%被做成了面条。
第二类是利用农作物“淀粉凝胶” (starch gels) 的粘性来制作的淀粉面条, 包括豆类淀粉面条, 如:绿豆 (Vigna radiata (L.) Wilczek) , 红豆 (Phaseolus radiatus var. Aurea) , 云豆 (Phaseolus vulgaris) , 蚕豆 (Vicia faba L.) , 豌豆 (Pisum sativum L.) , 面条等;块茎类淀粉面条, 如:木薯 (Manihot esculenta Crantz) 10, 红薯 (Ipomoea batatas (L.) Lam) , 马铃薯 (Solanum tuberosum L.) 面条等。禾谷类淀粉面条, 如:玉米 (Zea mays L.) , 水稻 (Oryza sativa L.) , 高粱 (Sorghum vulgare Pers) , 粟 (Setaria italica (L.) Beauv.) , 黍 (Panicum miliaceum L.) , 荞麦 (Fagopyrum esculen) 面条等。淀粉面条早期制造方法已然被记录在北魏时期贾思勰所写的《齐民要术》中。淀粉面条的制作并不需要加入含面筋蛋白的小麦类面粉, 不同植物淀粉做成的不同形质的面条, 极大丰富了面条的种类。
——《中国青海喇家遗址出土4000年前面条的成分分析与复制》
我浅浅概括一下,意思就是以粉类粘合制成条状的食物,都叫面条。咱们现在说的米粉米线,是“淀粉面条”。
所以不用纠结啦,都称之为面条。
另外评论区里有人问的为什么千年不腐,打开之后腐烂这么快,我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,很难讲对讲清楚。
大概就是在无氧的真空环境下,什么化学反应都是停止的,没办法氧化,所以这些残留物就还保留着。但是毕竟几千年过去,他们一旦找到这个有氧的契机,腐烂的速度要快很多很多。
(我记得初高中生物有讲过那个什么鹅颈瓶装肉汤的实验?大概就是这个原理,但我是文科生啊啊我不懂啊,评论区如果有大佬懂的话可以解释一下,我来置顶。)
…………5.9更新…………
关于面条的问题配资选股,我还是大一上植物考古课时候听老师讲了一嘴,应该是我记错了,上述“肉眼可见地的速度腐朽了”表述不对,评论区有个大佬贴出了nature的原文,大家可以移步一观。
发布于:安徽省